我带着一条鱼,一条对我微笑的鱼回家。我对她说话,她摇一摇尾巴,对我微笑。
<<  < 2009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留言簿

公告

我的相册

最新日志

最新评论

搜索

登陆

友情连接

统计

2006/8/2 23:53:00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去世之后的30年来一直是众说纷纭的。某些人把它描绘成漆黑一团,也有人则认为它一遍光明。

  那么,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最近,我偶尔又翻读了《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访华文章》和《“我热爱中国”——在斯诺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两本书。1969至1970年,斯诺夫妇在中国访问考察了5个多月,到过中国的许多地方和单位,接触了方方面面的社会成员。前一本书是他们这次访问考察后,发表在意大利《时代》周刊(共6篇)和美国《生活》杂志(1篇)文章的汇编。后一本书则是斯诺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诺所写的记述“斯诺生命的最后日子”的文章。两书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出版。由于原书内容丰富,在许多方面都记述得很详尽,因此不可能一一地加以引述。这里,只从两书中各引述几个极小的片段,算是管中窥豹吧。虽然是极小的几个片段,然而人们仍然可以从中窥见毛泽东时代中国的面貌。

  对于所摘录的斯诺夫妇文章的这些片段,我本来还想作一些归纳和说明,以便加深读者的印象和理解。但仔细一想,原文已经记述得相当的透彻鲜明,如果再对它作任何的归纳和说明都将是画蛇添足。因此,我就只是把它原汁原味地提供给读者。

  《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访华文章》——

  “在城市里,农民和知识分子越来越难区分,像街道是干净整齐的一样,这两种人都是干净整齐的。

  “人们纯朴自然,言谈行动彬彬有礼。今天,群众都更多地受到教育;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上学;在很多工厂里,工人都是中学毕业生。由于在过去二十年里栽了许多树,城市变得漂亮起来;对农业的全面改造正改变着农村的旧面貌。

  “中国显然是从未有过地富裕起来,但不是个人富裕。

  “人们的营养丰富,身体健康,衣着合身;每周六天工作、参加政治活动或学习技术。空闲的时候,人们如果不去挖地道或修防空洞,就在家休息,或者打乒乓球或者是同朋友去游泳。人们偶尔也有一些担心的事,但担心的不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医药费用或税收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是很高,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借债和典当,不必担心折磨过他们的父母的饥饿和贫困。人们看到的报纸和杂志登的首先是政治和鼓舞人的消息,现在没有一个中国人是不关心政治的。另一方面,人们不必因这样的消息而感到担心:犯罪行为、经济危机、污辱、种族骚乱、婚姻丑事、吸毒、腐败行为、对富人的阶级性的妒忌等等。正如一个观察家所说的那样,中国是‘道德的渊薮’。

  “工厂工人的医疗费用是由他们的组织支付的。医药的售价比起西方国家的售价来简直可以说是不必花钱,避孕药是免费供应的。

  “从一九六O年以来,大部分流行病和传染病已被消灭或被控制住了。由于群众的合作,在完全消除了卖淫现象之后,性病已经绝迹。小儿麻痹症、麻疹、伤寒等疾病也已经用疫苗和一些卫生措施预防住了。苍蝇和蚊子差不多绝迹了。这些都是真的。”

  《“我热爱中国”——在斯诺生命的最后日子里》——

  “中国妇女的活动和地位的变化,不论在深度上或规模上都使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相形逊色,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法律上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大大地改善了中国妇女的地位。这种急剧的变化——也就是妇女被认为对未来是有贡献的,有选择婚姻的自由,选择生育子女的自由,有养育子女的能力——意味着无数妇女的健康、保障、尊严和自信。

  “目见耳闻的一切使我深刻了解到生与死、体面与羞耻、冻馁与温饱之间的不同:吃不饱饭与无家可归的人已不再看到;时疫已不再流行;苛捐杂税、贫困无依已绝了迹;犯罪行为大大减少;没有吸毒现象;人人都能享受公费医疗;国民教育在不到二十年内几乎消灭了文盲。这一切,这种物质上的收获固然使人印象深刻,但是对我来说,印象更加深刻的是中国人民的精神,他们的那种社会制度灌输和实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推动和动员男女老幼:活泼、有朝气、又有自尊心,家庭生活亲密无间,但又不自私自利,儿童和成人打成一片,尊重和关心别人,大大地降低了以个人——我——为中心的意识。特别令人注目的是个人在政治上积极参加集体学习,把中国人民培养成一种积极活跃的、关心公益的、不断发挥作用的公民。”
posted @ 2006/8/2 23:53:00 日畔飞天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