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泉之战,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在
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中,黄帝与
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说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一说今河北涿鹿东南)的一次交战。
神农氏之后,中原出现两大部落联盟。其首领分别为炎帝和黄帝,据传皆少典氏后裔。炎帝长于姜水(渭水支流,今陕西岐山东),以姜为姓。其族沿黄河流域向东发展进入中原,成为黄河中游地区的强大部落联盟,都城是蒲阪(今晋南)。黄帝长于姬水(即岐水,今陕西境,亦有他说),以姬为姓,东进中原后,居于轩辕之丘(传为今河南新郑西),称轩辕氏(又称缙云氏、帝鸿氏、有熊氏)。其族形成包括姬姓12部落的部落联盟。黄帝经常进攻附近有肯归附的部落,势力不断扩大。炎帝也在不断扩大自己势力,两大联盟终于暴发冲突。黄帝率领以熊、罴、貔、貅、虎、雕、歇、鹰、鸢等为图腾的各部落,在阪泉之野与炎帝各部落交战。经三次激烈战斗,黄帝部落联盟终于获胜,初步建立了黄帝对中原地区的领导地位。
阪泉之战的地点在今山西运城市,理由有二:一,运城解州镇春秋晋国时称解梁,汉代置解县。据《解县志》记载:解梁古时曾称作涿鹿。第二,从如今的地图看,炎帝的都城是蒲阪,即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黄帝居于轩辕之丘”,是在今日郑州市轩辕丘,而运城正好处于两者之间,离永济相当近。有个说法是黄帝突袭炎帝,取得决定性胜利,那么运城解梁的说法就比较可信。如果是河北涿鹿的话,那么两个大帝得故意北上开战,不合情理。所以运城解梁是最有可能的阪泉之战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