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荣辱观,做和谐发展的两院人
作者:mxt567 日期:2006/9/5 11:36:00

           树立正确荣辱观,做和谐发展的两院人

(一)知耻明辱,奉献社会

荣辱一词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的道德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以这种耻感文化的呈现与西方的罪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等名言警句,彰显了荣辱的价值判断对于中国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性。           

无边的西北大漠,傲然挺立的胡杨树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自然物之美在和谐中让人发出阵阵感叹。雁排长空,驼走大漠,鱼游浅底……自然界的动物在和谐之中展现了自己的独有风采。智慧的人类更是在迈向新世纪,新年的钟声还未余尽时,已经意识到了和谐对于一个民族内在潜力发展的重要性。

春节刚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对一些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勾勒,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尺,这无疑是为中国的和谐社会提出了施政方针,更是在新世纪人类的一大精神财富.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今天中国的大多数民众已经达到衣食足的状态,物质基础的不断夯实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力度的加大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纵深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遭到某种程度上的冲击、颠覆,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尤其是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年学生而言,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可以在今后弥补,但倘若不能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很容易受一些不良风气的诱导,给自己的人生之路带来负面的影响。

近年来,青年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等现象就是这种负面影响的现实例证。由此言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青年学生构筑了一个参考系,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变革时代和转型时期,只有不越过这条道德底线,才能追求更高的道德实现,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价值的继承,更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脉搏和时代精神的把握。

              (二)  千年的和谐之梦

温家宝总理早在访问美国时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观点,让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也接纳了中国。 时代并没有忘记历史上中国的耻辱,中国人民在一步步的惊醒中迈向了世界强国之列,牢记耻辱,不忘历史,每一个中国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奋斗在祖国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上,中国的综合国力更是在不断的上升。

在建设新中国的新时期,新一代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更是高度重视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无论是农民工工资的拖欠问题,还是农民负担过重的事实,都成了当代领导人的心腹大患,他们寝食难安,一个个中央文件无不针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无论在祖国的北部边疆,还是在中国的天涯海角,都留下了新一代领导人寻访的足迹,撒下了他们的汗水,也是为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能够实现人民心中的和谐。西部打开发的浪潮刚过,中部崛起又进一步提上了日程,滨海新区的开发又成为现在的主题,和谐社会的构建无时不刻都在进行着……新一代的领导集体在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上殚精竭虑,对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都无法相比的,让中国人民眼含泪水的面对着一切,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他们的丰功伟绩比将记入史册,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三)正己修身,时刻饯行

大学生不仅应当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应当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提高内在道德修养,促进自身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精神追求的、全面发展的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再次扮演先锋的角色。

生命不会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周恩来曾指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青年学生处于一生事业起步的关键阶段,能否真正培养时刻饯行的道德操守,将直接影响到青年的未来发展。当前,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两院的建设与辉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