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记 忆
<<  < 2009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生活中总有美好
[ 2006/9/13 10:53:00 | By: lincj003 ]
 

有人问我:生活中是如意多一些,还是不如意多一些?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才能令他满意。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种不能给人希望和温暖的箴言不知道为什么能够流传至今,而且融入不少人的血脉,影响着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如果说人生在世,做人最苦,那么做什么不苦?正因为苦,所以才需要拯救,才需要温暖,才需要爱,才需要快乐,才显示出做人的意义。我无法想象,生活中如果全是如意,人活着还有什么滋味和愉悦?你刚把小麦种下,一阵风过,就收获了一片金黄;你爱上一个人,刚顾盼一眼,对方就投怀送抱;你刚铺好稿纸,墨水还来不及汲取,一篇妙文就跃然纸上;你想成为富人,刚有一个创意,大锭大锭的金子就从头顶砸下来……这样如意的生活是荒谬可笑的,是违背规律和法则的,是一种想象和神话,连悲悯的上帝也不会宽容它的存在。

 

很早以前,听老人讲过一个故事:神怜悯人间疾苦,就让尘世的一株小麦结出几十枝麦穗,结果因为产量过于丰硕,人间闹了“丰收之灾”。人们不知怎样处置这些堆积如山的麦粒,只好将馒头用作枕头,但人数有限,用不了那么多枕头,就满地乱丢滥弃,连牲畜都吃厌了,把馒头当作泥巴来糟践;更有甚者,一些人家烙出的面饼难以吃光,就当作小孩子的尿布使用……神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再次让一株小麦只结一枝麦穗,曾经万分如意的人们又过上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生活。

 

人过于如意,就会变得懒惰,失去创造的欲望和技艺,最糟糕的是人们会因此看轻美德,成为被神豢养的缺少自警和尊严的动物,让尘世堕入更大的混乱和不幸。有神眷顾和包办的生活是如意的,离开神的日子是不如意的,可是后者正是人要过的生活。只有不如意的生活,才能衍生出人的抗争、创造、美德和尊严,对脚下大地的热爱、对头顶日月的仰望,还有对一枝麦穗的珍惜和爱,并由此开始,逐渐学会爱自己和他人,哪怕是一只卑微的蚊蚋,也会知道这也是平等、贵重的生命。

 

幸运的是,因为上帝曾经悲悯过我们,大地上曾经有上帝善良目光的注视,我们的世俗生活因此不全是不如意,即使只有十分之一的如意,也是美好的源泉,是值得我们去快乐创造和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的力量。

 

一位春风得意的杰出画家,他的画作挂在许多艺术馆里供人瞻仰欣赏。可是后来,他罹患绝症,遭遇到人生最大的不如意。不间断的治疗击溃了他的意志,他创作不出一幅画,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受朋友的帮助,他在葡萄采摘的季节来到一家酒庄疗养。很快,他创作出患病3年后的第一幅画,引起广泛的关注。人们纷纷猜测是什么重新点燃了画家生活下去的希望,是一位佳人?还是上帝的启示?答案却是一串世俗的葡萄。画家说:“那两天在葡萄园里采摘的经历,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时光,阳光下压着枝头的葡萄,酒农们爽朗的歌声,满眼的霞光和夕阳……”正是这种被人忽视甚至遗忘的美好景致,让画家留恋、向往起了生活,他的创作欲望也被唤醒。

 

命运的左手放着如意,右手放着不如意,胸中却总是装着美好,哪怕只有拳头大小,却跃动有力,奔腾如江河,引领我们去过美好的生活,凭借自己的力量接近永恒流转、悲悯有爱的天堂。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