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着一条鱼,一条对我微笑的鱼回家。我对她说话,她摇一摇尾巴,对我微笑。 |
今天是大年初一,吃过饭就上南岳禅寺进香了。 依旧是蜿蜒的山路,果然是“深山藏古寺”。只是如今寺内香火旺盛,行人络绎不绝。据说从大年三十的晚上开始就是这副情形了。到大年初一凌晨时,窄窄的山路都被轿车挤得水泄不通,上午的时候都拦着车辆不让过了。想想也越发觉得中国宗教之大众化。从高官到平民,都亲躬上山,贡上一炷香,磕上一个头,平日里可以马虎,大年初一却如此讲究,非要早早地去争烧头一炷香。 不过对于进香一事,各人的感觉也大为不同吧。在那山坳之中,绿竹漪漪,即使香火旺盛,人声鼎沸,却依旧有静谧的感觉深埋其中,仿佛行人只是争相触碰这沉寂山林的一角,而后敬畏地离开。而后跨过佛寺高高的门槛,在前殿弥勒佛脚下拜上一拜,这之中确有说不清道不尽的虔诚和感慨来。瞄上一眼佛像两旁的对联“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便又感慨万千,深谙中华文化之博大却大众。这幅联,俨然一有教养有胸襟有态度之博学老者的写照。 接着进到大雄宝殿,在如来佛祖跟前进上一炷香,跟着钟罄一声一拜,那佛钟声,在拜下的刹那,仿佛要渗透到骨子里去似的,意外地荡澈心魂。 在观音殿参拜时站在我跟前一三五岁的小男孩,爬上坐垫就磕头,把头直直地撞上坐垫,非常可爱。只是看他那么小,是否能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祈福的含义呢?然而我随后却又觉得欣慰。他是否能够理解,其实已经无所谓。中国化大众化平民化的佛教禅宗,正是因为这样子一代代的传承而传承。蔽于藏经阁的经卷,是阳春白雪;燃于香鼎炉的香火,是下里巴人。他们一同构成了中华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回来的时候脑海里不断地泛起梵语或是禅语来,从“真谛”到“一口气不来,往何处安身”,从“无”到“有”,从王摩诘到《红楼梦》,真真体会到了“佛海无边”…… |
![]() 啊……忘记说正事 我的新logo地址:http://i67.photobucket.com/albums/h287/miaomiao845/13.jpg |
![]() ^_^沙发我抢掉了 新年快乐! 总觉得鸽子尽量去保留那些传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