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Blog 


<<  < 2009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公告

用户登陆
我的分类(专题)

日志更新

最新评论

留言板

链接

Blog信息







发愿忏悔
kongzhu2000 发表于 2008/4/1 18:01:00
为什么要行忏悔?我认识到要想往生净土,必须先要忏悔。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只有忏悔自己的,誓不再造,才能得以往生。
  为什么没有出三界?就是无史劫以来,从没有认识自己有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些罪业怎样来的呢?原来,都是在前世或长久以来,与众生有了不同的牵缠和纠葛关系。有的是国为彼此的关心、照顾、帮助而形成的善缘。有的是彼此争执、抢夺、侵犯、伤害、凌辱等而形成的了恶缘。彼此的业务因缘,缠结得愈深,不论是良善的或不良善的,彼此就愈容易在来世的轮回中再次相遇。属于情感引起的业缘,这次就用情感的形式解决,物质或生命引起的业缘,这次就以同等的形式偿付。
  我认识到,六道轮回的根本实质,就是众生与众生之间,冤冤相报,相互还债,无有边际,没完没了,受报期间不肯接受,又造新业,为今后受报又种下了因。千方百计,把人家的,据为已有,结果还是命中有的有,命中没有,偷也偷不到,本来命中有的,用偷的形式取得,造下了深重的罪业。
  不论任何事,任何人,家内、家外,上边、下边,凡是让我受害的,都应当受报。六亲眷属 ,均系四因相相聚,皆作还债、报恩想。不论自己受到多大冤枉,不但不能恨,反而要忏悔自己的业障。是前世的罪业,债主要债,如果再加嗔恨,怎么不造新业呢?到处有冤亲债主来为难,我要回光返照,他为什么不找别人的麻烦,总是过去生中,我有对不起的事情,我只修忍辱,作逆增上缘。
  我还认识到,修学佛法依仗三宝加持力和忏悔的心力,可以使罪业转轻,或是消灭。如果受讥毁和侮辱是,能坦然处之,皆可灭罪。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念佛精进时往往病业现前,即是一种转业现象。把过去重罪,变为现在轻报。因为业力大不过愿力,我认识到,只要认真忏悔,发愿求生净土,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可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和我要发愿往生的愿力。过去生中再重的罪过,只要发念佛求生的心,念念不断,信生不造做恶业,现行的愿力抵住以往的业务,临终之时,念佛求生的愿力,感召了阿弥陀佛的接引愿力。能一下子超出三界,脱离了所有的“来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之苦。
  可是,从前我没有这个智慧,也不承认自己有这么多业障,更没认识到是自己造的,不知道一切不顺利的地方,均是过去的罪业所形成的不同果报而已。不知道我来这个世界是接受果报而来的。都是埋怨别人侵害了自己。其实一件也没有别人的事,都是自己造作的。由于造作了善恶业,才会有今天所谓的“命”,这个“命”是受报总结,受报的结论书。但是这个“命”通过忏悔,和候船行可以改造过来,不好的命,会修成好命,还可以成佛。造恶的人,命又不好,那就惨了。困果律,也叫做因缘法,必须遇缘方能结果,只要不再造缘,前世的因就不会结果。所以断恶才是真忏悔。临命终的时候,业障会现前,即冤亲债主找上门来,讨债迫使进入三恶道。一定要念佛为他们超度、回向、忏悔自己的罪业。此时最亲近的人或眷属往往也是在此时讨债,破坏此人的清净念佛。也要首先为他们回向,忏悔自己的业障。为往生路上一帆风顺。如果是报恩的亲人或眷属自然会帮助成就。
  我这些业障实在太深了,心里头真是内疚地很,我要认罪,誓不再造。不然这些业力永无休止地进行着,无了期地受报着。前世、今世、后世地粘连着,旧业未除,不接受果报,又为今后造下了报因。旧债未除,新债又欠下了,从今天开始我谁也不怨了,我也没有仇人了。
  想起被我伤害过的一切众生,他们承受了无量劫的痛苦和压力,是我给他们造成了难以忍受的“怨恨”,这个“怨恨”就象个枷锁把他们的痛苦牢固地锁住。更得开解,又象个心火的牢狱,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痛苦的火焰中,自己折磨着自己。他们的痛苦如此之大,可见他们之所以要讨债,完全是应该的事,我深深地同情他们,忏悔自己的心。他们经受这么大的苦难,我完全应该为他们做出忏悔,认识自己的罪业,事上给予补偿。度脱他们,直至成佛。以至诚之心,向他们赔礼道歉,太对不起他们了。想到此,我这颗内疚的心,非常酸痛,我要哭,眼泪止不住了。那就用泪水洗刷我这颗清真寺污垢的心吧!并用仁慈心之水和大悲心之水,向他们头上洒下。相信这种水会化为甘露。
  我要向法界发出誓愿:我要将修行的所有功德,全部回向给他们,并回向法界有情,皆共成佛道。今后誓不再造恶业。我现在就发愿,让他们离苦得乐。我要向他们介绍这个“当生成佛的念佛法门”。使他们早日成佛。我若得成就之时,先来度脱他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共见阿弥陀佛。也是度尽法界有情,早登彼岸,永脱轮回之苦。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