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日历  
     
我们需要言论自由 2013/3/5 16:59:00

我们需要言论自由

 

在信息公开不断推进但又不足以完全赢得公众信任的转型期,人们的一些猜测想象由于不时得到印证而加深,逐渐固化为条件反射式的成见。如果这种成见不断生长蔓延,理应融洽的社会关系便有被割裂和极化的危险。这样的情势下,媒体应该怎样作为,才能驱散非理性的腐败猜想

 

驱散腐败猜想,绝非埋起头来当鸵鸟,无视客观存在的腐败现象。恰恰相反,只有充分正视这一现象,才能恪守新闻媒体客观公正的立场,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团结更多人与腐败现象作斗争。

 

人们对腐败的印象,大体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本人或身边人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二是新闻媒体重构情境传递的信息。媒体分寸把握得好,有利于达成反腐共识、遏制腐败现象、增强反腐信心。相反,如果过分渲染阴暗面,甚至炒作日记情人等腐败细节,就不可避免地加剧公众的焦虑情绪,激发更多腐败猜想,让人产生越反越腐”“无力回天的错觉。这提醒我们,在报道敏感度很高的反腐新闻时,不能为了吸引眼球,把严肃的反腐新闻变成八卦新闻、娱乐新闻;不能为了迎合猎奇心理,把反腐报道情色化,以耸人听闻的手法满足低级趣味;更不能挑战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制造和传播虚假新闻。

 

在这一点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制定的法律打击、预防控制、教育绝缘三管齐下的反腐战略可资借鉴。一方面,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要以客观理性充分的报道揭露腐败激浊扬清;另一方面,媒体一定要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注重传播的社会效果,拿捏好报道的分寸。只有这样,才能消减和驱散非理性的腐败猜想,凝聚起与腐败斗争到底的共识和力量。

yiwu trading company                          yiwu agent                                      

leather handbags   

                    

 

 

 

By:yishu918411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未名博客 版权所有www.52pku.com
 
  留言薄  
 
  公告  
 
  最新日志  
 
  最新评论  
 
  搜索  
 
  登陆  
 
  友情链接  
 
我们写自己的故事

 

 

 



 



 

Powered by Oblog.